2009年3月24日星期二

<嘉诺撒仁爱修女会武昌堂>


简介
  
嘉诺撒仁爱修女会是个天主教的国际性修会,1806年创立于意大利。1868年(清同治七年),该会应湖北代牧区主教明位笃的邀请,共差派6位修女,从意大利来到了武昌,很快就在昙华林街区的花园山南麓,创办了一间小小的圣约瑟诊所。这是天主教传入湖北以来首次出现的外国修女,湖北有关修女的历史便从此开始。在6位修女来到武昌之后,嘉诺撒仁爱修女会从意大利差派来汉的修女逐年增多,最多时达到40余人。 
 
1880年,明位笃主教主持兴建的汉口圣约瑟医院(该院1914年改名汉口天主堂医院,今武汉市二医院的前身)正式落成,嘉诺撒仁爱修女会的工作重心,便从武昌圣约瑟诊所转移到了汉口圣约瑟医院,从此汉口也正式有了外国修女以及她们所经营的医院。 
 
明位笃主教于1883年病逝于武昌花园山,继任主教是意大利籍方济各会会士江成德。江成德主教精通建筑设计,1888年,他在任期内主持扩建了汉口圣约瑟医院和武昌圣约瑟诊所,并将扩建后的武昌圣约瑟诊所改名为“汉口圣约瑟医院武昌分院”。同时在分院周边,还帮助修女们陆续开办过育婴堂、教理班和工艺所等。1893年(清光绪十九年),江成德主教接受了数名中国籍贞女,计划成立教区修女会。于是,他委托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在武昌嘉诺撒堂举办修女培训班,这一办就办了十几年。到了1911年(清宣统三年),在这个培训班的基础上,由继任的鄂东代牧区主教、意大利籍方济各会会士田瑞玉批准,正式在武昌花园山祝圣成立了“中国训蒙修女会”,该会是湖北天主教历史上第一个由中国人组建的修女会。随后,该会总部在武昌大堤口天主堂挂牌,1926年迁往汉口。 
 
1862年至1923年的61年间,武昌花园山一直是天主教的权力指挥中心,1923年12月,该权力指挥中心正式转移到汉口上海路,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在武昌花园山的总部也随之转移到此。1926年,北伐军快打到武昌城时,嘉诺撒仁爱修女会赶紧将武昌的教产,处理给了刚成立不久的天主教武昌监牧区,并将该会在武昌的修女也全撤到了汉口,至此,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在昙华林的历史便画上了句号。  
1928年,美国俄亥俄州天主教地方修会,受武昌监牧区监牧、美国俄亥俄州方济各会会士艾原道的邀请,差派了“北美仁爱修女会”来到武昌,接管了嘉诺撒仁爱修女会已作处理的教产,并以此为基础,在武昌花园山南麓,兴办了比以往规模更大的“武昌圣约瑟医院(今湖北省中医院的前身)”和“花园山育婴堂(今武汉市儿童福利院的前身)”。
  
1929年,艾原道以北美仁爱修女会为核心,然后吸收中国籍贞女,共创了美中结合的“圣约瑟善功修女会”。从此,该会便一直在武昌花园山经办医疗与慈善事业。1948年,武昌圣约瑟医院进行改扩建,新建了一栋平面为飞机型的住院部大楼,这栋楼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武昌兴建的唯一高层建筑,因临近全国解放,物价飞涨,于是将原设计的6层楼改为了4层。1948年底,圣约瑟善功修女会的美国修女全部回国,该会的中国修女数人,亦随她们去了美国。 
 
随后,圣约瑟善功修女会在武昌花园山的教产,全部由中国训蒙修女会临时代管,1951年被政府正式接管。“文革”期间,花园山上的嘉诺撒武昌会堂,曾被一个称为“反帝风雷战斗司令部”的造反派组织占用,由于这里交通不便,该造反派组织在此时间不长就搬走了,嘉诺撒武昌会堂便从此闲置至今。2005年初,这栋百年老房子终于受到关注,被列入了武汉市第二批颁布的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资料来源:

2009年3月10日星期二

<为司铎的祈祷文>

司铎祈祷文

上主,在我生命的某个时刻,
祢召叫了我,作司祭职务,
有如第一批宗徒的时刻一般,
祢渴望所有的基督徒,尤其是祢的司祭,
见证天主的奇妙作为及圣神的力量。
请让我成为人类生命尊严的见证、伟大爱情的见证、
及我领受这神权的见证。
愿把我一生奉献给祢,
为了爱情,
只为爱情,
以及更高的爱情。
在服务祢的教会中,
我承诺独身,为祢的使命,
并成为喜乐的证明,把自己奉献给他人。
软弱时,赐我力量;坚强时,让我感恩。
圣母玛利亚,
一直以来的至大至善之母,
让我每天把自己交托给你。
玛利亚,宽容与奉献之源,
在世上最伟大的十字架下,
让我跟你结合,经验你爱子死亡时的救赎之苦,
为此,我能永远享有复活的胜利。
阿们。

司铎每日念的祈祷文
全能天主,祢的恩宠协助我们的司祭职务,
让我们配得上虔敬地为祢服务,
在纯洁及正确的意向下。
假使我们不能在这样的意向下生活,
让我们痛哭所做过的恶事。
好让我们以谦卑的精神、
正确的意向、良好的意志,
热忱的服侍祢,
我们这样祈求,以主基督之名。阿们。
短诵
喔!好耶稣,
使我成为肖似祢圣心的司祭。

向耶稣祈祷
亲爱的耶稣,
祢以独特的慈爱从数千人中召叫了我,
在至尊的司祭职中,跟随祢。
我恳求祢赐我神圣的力量正确的执行我的职务。
耶稣,我向祢恳求,
求祢更新主教覆手时所赐我的恩宠。
喔!最有力的灵魂医师,
请治愈我,以便我不跌入凶恶中,
逃离一切的罪,做出祢眼中视为喜悦的事,
直到我死亡的那一刻。
阿们。

恳求保守洁德之恩的祈祷
主耶稣基督,
我灵的伴侣,
我心所喜悦的,
我跪拜在祢面前,热切地祈祷,
恳求祢让我能坚持到底,
每天在信德中成长。
喔!温和的耶稣,
让我弃绝所有的不敬,
使我不陷于肉体的欲念,
及相反我灵魂的强烈性欲。
藉由祢的帮助,我能保守我的洁德。
至圣无玷童贞玛利亚,
贞女中的贞女,亲爱的母亲,
请每日净化我的内心及灵魂,
使我能得到对天主的神圣敬畏,
及不依赖自己的力量。
大圣若瑟,童贞玛利亚的守护者,
使我灵远离所有的罪恶。
不断追随神圣羔羊的所有贞女们,
不要忘了我,这个罪人,
使我远避思、言、行为上的过失,
让我不再离开耶稣至纯至洁的心。
阿们!

为司铎祈祷文
主耶稣,
祢临在至圣圣体中,
并藉祢的司祭常生活在我们当中,
让祢司祭的思、言、行为,
真实的反映祢的生命。
让他们真实地代表天主子民,
向天主说话,并传达天主的话给他的子民。
让他们勇敢地为教会服务,
作出相称教会所要求的。
让他们成为我们时代永生的见证,
跟随祢的脚步穿越历史,
为所有的人行善。
让他们忠于自己的承诺,
热衷于他们的圣召与使命,
完美地反映他们的身份,
喜乐的生活在他们所领受的恩赐中。
我们向祢的母亲,玛利亚祈祷,
她始终陪伴祢的生命,
也同样临在祢的司铎生命中。
阿们。
2008年4月22日,由宗座神职部颁布

http://www.chinacatholic.org
2008年9月22日9:49:23·
来源:信德报(总第350期)

http://zjsck.chinacatholic.org/XindeNews.asp?Id=10652

<年轻的修女,希望你……>

--面对今日社会,一位教会长者对年轻修女的肺腑之言

年轻的修女,希望你牢记在天主台前许下的铮铮誓言,尽心竭力,使自己的思言行为,一点一滴,一举一动,都合乎天主的旨意,合乎自己神贫、贞洁、服从的圣愿和异于众人的身份,无悔无怨,肩负起自愿肩负的重任,紧跟基督勇往直前。

年轻的修女,希望你永远忠于自己的圣召,以基督的劝谕鞭策自己,在完美中追求更完美,在圣善中追求更圣善。你既已舍弃了家庭,舍弃了天伦之乐,舍弃了别人难以舍弃的爱情与亲情,那么,除了忠贞事主以外,还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

年轻的修女,希望你常步武历代圣人的芳踪,学习老一辈修女的德表,以他们的克苦、节俭、谦逊、朴素的嘉言懿行为楷模,激励自己,作为内修的动力,永远不松懈地为自己的神圣目标———传福音、救人灵奋斗终身。

年轻的修女,希望你努力向印度德肋撒修女学习,热情周到地为贫穷、饥饿、遭患难者服务,使自己更肖似基督,以慈悲、关怀和甜美的微笑去温暖那些被遗弃的人,将诚挚、真爱带进千家万户,帮助他们超越痛苦与困惑,使自己和被救助者都感到生命的深沉与厚实、基督博爱的大公与深远。这具体的救人善举,就是我们对天主的绝妙赞歌,远比我们用唇舌所唱的颂歌更优美动听,更悦乐主心。

年轻的修女,希望你在连续不断的祈祷中汲取那来自天上的智慧、活力与助佑,严格要求自己,把握自己,勉励攻打私欲,纠正失误,戒避贪婪,在成全自己的同时去成全别人,同时常警惕那来自外面世界的香风毒雾,常以信德精神把守心门,以超凡的气度驾驭三司五官。世俗的浮华将同急驰的岁月一起流逝,而我们奉献给天主的却是世俗的眼睛从未见过,世俗的耳朵从未听过,世俗的心思从未想过的无价珍宝,它将被上主镶嵌在永恒的生活册子上,不再更替,待这短暂而且有限的生活终结时,我们便可同主耶稣一同凯旋,一同欢欣,同圣保禄宗徒一起向天主汇报说,这场好仗我已打完,这场赛程我已跑到了终点,上主交给我的任务我完成了,现在可让你的婢女安然去吧!憩息在你的圣怀中,直到永远。

http://www.chinacatholic.org

来源:信德报(第204 期)·
作者:魏佳美

http://zjsck.chinacatholic.org/XindeNews.asp?Id=1516

<新加坡嘉诺撒修女会>

新加坡:嘉诺撒修女会选举出新一届领导团队

http://www.chinacatholic.org
2009年1月6日16:36:49·来源:信德网

信德网译自CatholicNews 12月14日星期天,嘉诺撒修女会通过一个简单而神圣的礼仪,迎来了新一届地方会省的领导团队。即将离职的省会长 Sr. Anne Tan, 陈修女欢迎了新的省会长林雪贞修女(Sr. Marilyn Lim)和她的两个委员:Sr. Theresa Seow 萧修女和陈修女(Sr. Geraldine Tan)。

嘉诺撒修女会15届总会代表大会号召整个嘉诺撒修女团体,走上一条皈依之路,以“确保与耶稣一致的真实改变,……尊重我们所生活和服务的不同文化现实。” 玛丽琳修女说。她表示,作为地方领导,她的主要职责即在于做一位管理好本会省53位修女的好牧人,并且做好与平信徒合作者的联络工作,使他们根据要求得以成为改变世界的大使,建设一个更具人性化的世界。

林雪贞修女于1969年加入嘉诺撒修女会,虽然她忠爱教育事业,但在1978年她被要求去做修会培育工作。1990年林修女去了罗马,作为修会国际秘书组成员之一在那里工作了六年。“那份工作使我对普世教会有了更加宽广的视野,在教会的中心工作给与了我非常丰富的经验。” 她说。

林雪贞修女于1996年回到新加坡,在那里工作直到2002年她被选为参议员,再次回到罗马之前。她在罗马工作了6年之后,在澳大利亚作了短暂休息,于今年8月回到了新加坡。

“在这段过度时期,本地会省面临着许多挑战,我想,修女们期望有一个人可以带领本会省走过这一非常时期。”林雪贞修女说。“和全会省修女一起,我们想找到一个更加合适的方式,使我们在作为修会会员和嘉诺撒修女上保持一致的道路,并对我们会祖圣玛达肋纳•嘉诺撒修女所传递给我们的特殊恩典保持忠信。”

“在我们被召叫去面对我们的团体生活和使命前景中,我对我们会省充满希望。”林雪贞修女说。“当我们在与我们服务的平信徒合作伙伴中越来越多的分享我们的生命和前景时,我们就会重新发现我们团体的喜乐。随着新加坡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们也想准备好,有能力以高素质的牧灵人员照顾我们的老年人群。贫穷总是在我们中间,我们需要用眼睛去发现它们,特别是那些被全球化趋势所挑战,并常常陷于迷茫的青年们。”

资料来源:http://www.chinacatholic.org/XindeNews.asp?Id=11319

2009年3月2日星期一

<是基督吸引了我>

「是基督吸引了我」
葉惠霞修女談聖召
(訪問記錄)
 
日期:2001年8月15日
地點:嘉諾撒仁愛會修院會客室
今年適逢香港嘉諾撒仁愛會葉惠霞修女發願廿九週年。為甚麼當年她會毅然拋棄世間的繁華,投身修道院,並且三十年毫不言倦?我們決定n門造訪,請葉修女把真情剖白,道出箇中因由。

「我跟你們一樣是主教座堂的教友,我在這個堂區長大,在這裏領洗。」一見面葉修女就親切地對我們說。葉修女從小學到中學都是在嘉諾撒聖心書院就讀,所以對座堂附近的環境,有一份特別濃厚的感情。「以我自己的體驗,小學的宗教薰陶與天主的召叫有很大關連,雖然我長大後才察覺到上主的呼喚。」


提到宗教薰陶,葉修女也嘖嘖稱奇。她原本出自教外家庭。她九歲時,父親的一位好朋友,是個教友,說服她父親讓她領洗,好讓她可以入讀聖心學校。她領洗後,父親雖是教外人士,卻非常尊重她的宗教信仰,逢主日提醒她先參與彌撒,然後才開始週末節目;星期五也提點她要守小齋;五月和十月的每個晚上,又帶她來到聖母山前誦唸玫瑰經敬禮聖母。所以她雖然出自教外家庭,但從小卻接受近似公教家庭的培育。



備修生時代的葉修女
少年時代的葉修女,看見別人穿上類似修女服飾的長裙,也覺反感,因她十分活躍好玩,服飾也頗時尚。讀中學時,雖然每級都有一位負責修女,與修女的接觸可算密切,但卻談不上有任可影響或感受。「中學末期,上主漸漸介入,祂的恩寵在我身上工作,對修女的生活漸感興趣,再加上當時與修女們漸漸熟落,她們對我竟產生了吸引力。」她特別佩服修女們的善表,對人的關切和傳教的熱忱。有一次,宗教科一位修女出了一條作文題目,要同學們說出自己將來的志願,葉修女竟然不自覺地寫出希望作修女,這是她以前從沒有想過的。其實,若論入修院修道,她是班中最沒可能的一個:她父母既非教友,家中又祇有一個仍在英國讀書的弟弟。但天主的恩寵又豈是常人能料!「同年的四旬期避靜中,我看完一套耶穌苦難的電影後,內心感受良多,覺得十字架上基督的愛是那麼深厚,自己實在無以為報。祂正在驅使我以愛還愛。」



攝於發永願慶祝會
入修院前,天主為葉修女提供了很多踏腳石。在認識了加入修會的要求及過程後,每個主日她必跑到堅道備修院,聆聽修女介紹修院的生活,並與同道者分享。她說:「每次相聚的時候,我都很開心。就算後來踏入社會工作,每到星期日我都會放下一切,參與這個聚會。」

行將畢業那一年,她更藉寄宿為名搬到學校居住,其實這已是備修生活的開始了。她除了照常上學外,還得到更多的時間去祈禱及參與彌撒,「備修院就好像是我的家!」她的父母亦開始察覺到她有修道的傾向。


畢業後,她在商行任職秘書,生活圈子擴闊了,社交生活也漸多,事業亦頗成功,家人以為她把入修院的念頭打消了。在學車的初期,父親願意送她一部汽車,希望盡力挽留她。但事實上,「經濟的獨立,享樂、物質的生活,卻不能完全滿足我內心的渴求,上主正在催迫我去尋覓一些物質以外的、永恆不朽的價值。我感到上主對我的召叫愈來愈明確。」


在這人生的轉捩點中,葉修女透過懇切的祈禱及每天參與感恩祭,才有力量去作最後的抉擇。「回溯當年那一刻,我實在不知那裏來的勇氣,膽敢向我那性格剛強,頗為嚴肅的父親,道出自己心中的抉擇。其實我和父親的關係甚好,他最疼愛我,弟弟又在英國求學,家裏祇有我一個女兒,而我剛開始工作賺錢,在情在理我也應該留下照顧他們,所以自己也覺得內心有愧。」起初,她的父親並沒有斷然拒絕,只是希望她待弟弟從英國返港後才作打算。她的母親除了以淚洗面外,還請來家族中的長輩遊說她。跟著的幾個月中,彼此都在掙扎。「最後,為了我的終身幸福,還是我那慷慨的父親道出:『你去吧!』」葉修女如釋重負,但同時亦暗地裏為雙親難過,惟有祈求忠信的上主祝福他們,並百倍地賞報他們。「上主雖然召叫了我,但落實地,我可作甚麼?我沒多大考慮,祇願意完全交出,任祂自由地使用我,去履行祂在我身上的使命。」


在初學期間,每次葉修女與母親見面時,母親都勸她回家,直至她發了永願後,才沒有提出類似的要求,似乎她母親也漸漸明白了修道生活的意義。至於她的父親,有時也會後悔讓她入讀聖心學校,但仁慈的天父並沒有忘記她父親所做的一切,今年復活節他終於領洗了。「耶穌曾說過,誰若跟隨祂,便會獲得百倍的賞報。在我的家人身上,我目睹這承諾的兌現:我雖然不在父母跟前侍奉,但他們身體康泰,在晚年時仍可以四處走動,讓我能專心侍主,已是最大的回報。」她深深感謝天主所施予的恩寵,特別是聖母對她無微的眷顧,因為她不但是在聖母月領洗,也在聖母升天瞻禮前加入修會──一個特別熱愛聖母的修會。﹝筆者按:說來湊巧,我們訪問葉修女那天,剛好亦是聖母升天瞻禮日。﹞


葉修女在梵二大公會議結束後加入修會,此時很多修會都展開更新行動,所以她是第一批不用穿會衣的保守生。她入修院後,主要是學習嘉諾撒仁愛會的會規及精神。三年的初學期雖以理論為主,修院也會按照各人的專長及興趣,讓修生們體驗實際的牧民生活。起初,她被派往黃大仙嘉諾撒小學任教要理,到第三年,她先後在聖瑪利小學及其鄰近的葡僑子弟學校任教。發了願後,再接受師範訓練。


作為嘉諾撒仁愛會的修女,她矢發三個聖願:神貧、貞潔和聽命,這三個聖願讓她更實際地步武基督。三年初學期後,便發初願,成為正式修女。一般發了初願的修女,會有五至九年的時間,透過團體生活、祈禱、及使徒工作,去考驗自己的聖召。每年她們都要「復願」一次,直至發了永願為止。


葉修女(右)與胡樞機攝於發願銀禧慶祝會
「藉神貧我放棄了財物的擁有權,不過我仍然可以享用日常生活的需要。」一個當護士或教師的修女,會把所得的薪金全數交給修會,讓大家一起分享。修會的生活是分享的生活,無論在知識、物質及靈性各方面,彼此分享大家的資源。葉修女認為:「神貧生活並沒有剝削我的權益,相反使我更自由地、更灑脫地不受物質的牽制,知恩地去接受上主慈恩的照顧,及善用祂藉修會所供應的一切,度著簡樸的生活。神貧的生活使人更體會到靈性價值的重要性。」
放棄了婚姻生活,沒有家庭的束縛,令葉修女可以更自由地去接觸和關懷更多的人。她覺得最自豪的地方,就是能夠做一個前線工作者。在學校,她每年可以接觸數百的學生;在堂區,她接觸到有著各種需要的人。賴天主的力量,使她成為上主的工具,彼此達到真摯的交流,有如依撒意亞先知所說:「上主的神臨到我身上……派遣我向貧苦的人傳報喜信,治療破碎了的心靈……宣佈上主恩慈的喜年。﹝依61:1-2﹞」


人性始終是軟弱的,若是沒有規限,一般人都會任意而為。修女們透過聽命去履行使徒工作,考驗自己能否放下私我而去承行主旨,及體驗團體的生活。葉修女不諱言:「在三個聖願中,對我最大考驗就是聽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意見和主張,人與人的相處不一定可以合得來的,藉著聽命一同邁向修德的道路,也肯定上主在我身上的計劃。」
回溯卅年的修道生活,葉修女覺得她接受多於付出,就像聖保祿宗徒所說:「天主偏召選了世上愚妄的,為羞辱那有智慧的;召選了世上懦弱的,為羞辱那堅強的;甚而天主召選了世上卑賤的和受人輕視的,以及那些一無所有的……為使一切有血肉的人,在天主前無所誇耀。﹝格前1:27-29﹞」她總結時說:「確是『基督吸引了我』!正如祂吸引了我的會祖聖瑪大肋納一般,使我能回應十字架上基督那無條件的愛。祂使一無所有的我成為一無所缺,願上主永受頌揚!」


主教座堂 推行聖召小組
2001年10月12日


转载: http://cathedral.catholic.org.hk/interviews/sister_yip/sr_yip.htm

<有关修道生活>

天主教论坛
有关修道生活讨论区:
http://www.evland.com/bbs/viewthread.php?tid=440&extra=&page=1

<我為甚麼選擇回應修道的聖召>

  首先多謝贖世主堂的神父們給我這個機會向大家說話,分享我這個「新丁」的心聲。
  我在去年九月入修院,前後有很多人都問過我這個問題:為甚麼你會入修院?這個問題確實不容易答。
  在一九九一年,當年我家已移民澳洲,但家人已回流香港,只剩我一個人在讀大學,只差一年便畢業。我和一般的年青人一樣,有愛情,有理想,也開始計劃未來:儲錢準備結婚,組織家庭,發展事業。我在澳洲也有上聖堂參與主日彌撒,在歌詠團服務,不過是為了「拍拖」多過為了天主而去。天主「突然」地在那時給我一個邀請:他對我說:「這不是你的路。」雖然這個經驗印象深刻,但我不肯定這就是修道的聖召。
  那時自己完全不懂得處理。一方面想繼續原先的計劃,但實際上接下來的九二、九三和九四年,我的理想全都湮消雲散。接二連三的不合格使我不能如期畢業,而大學方面甚至要求我停學,因為教授們都摸不著頭腦,為什麼我忽然退步了這麼多;最終他們認為是我有心理問題,勸我休息及停學。這三年在極度的矛盾中–一方面要走自己的路,但實際上又走不了,而天主的召叫又越來越明顯–是不是真的天主在召叫我呢?
  在最不知所措時,(在天主的安排下),我在偶然中認識了一位外國神父,並成為我的神師。他是第一個帶領我進入聖召道路的人,也是他首先肯定天主是在召叫我。我跟了他三年,他教我怎樣深入地祈禱,亦矯正我的信仰。同時我認識一群熱心祈禱的教友,從這個團體中我深深地感到天主的愛,而在祈禱中我的召叫亦成長起來。於是,我決定與女朋友告別,這是最難過的一刻,但我必須作出選擇,我選擇了主。隨著在九四年尾,神師與我在祈禱與詳談後,囑咐我找修院,是作回應的時候了。
  話說回來,這三年其實十分寶貴,是天主用逆境叫我去依靠他,亦同時除去我的驕傲。天主有意塑造我,使我變得積極進取,不再是以往的「得過且過」,「理所當然」。我在堂區亦感到獻身與服務的重要,和以前為拍拖和為滿足野心迴然不同。所以,是天主主動找我,叫我和他接近。
  天主的仁慈和大能一直繼續,九四年回港時詢問了聖神修院,院長姚神父接納了我,歡迎我在大學畢業後回來。在一切塵埃落定後,九五年我重返大學,亦順利畢業。此時天主也體諒我有工作的野心,也是一個考驗,他特別安排了一份十分合適的工作給我。結果連上司也想提升我。但我在祈禱中一次又一次地收到天主召叫,結果我仍決定放棄升職的機會,回港、入修院。
  所以如果我要回答先前的問題,我會答:「因為天主愛我,而我愛天主。找到他是極其甘飴的事,我願意每個人都找到他。他邀請我過一個修道人的生活,用這個方式去活出他愛的訊息。天主願意利用人(用我)去說天主痛錫每一個人。」
  在入修院前還有一段小插曲,我是家中的獨子,父親不是教友,也不熱衷於信仰。我在入修院前半年才向他們提出我入修院的決定。對我父親來說是個晴天霹靂。他一向以為我會跟他做生意。之後家裡僵持了很久,幾次談話也沒有結果。我只可以把一切交託上主。到我收拾好行李離家入修院的那一天,他看到我的行李,問我去那裡,(他以為我返澳洲),母親代我答:「兒子今天入修院」。我就提著行李走了。到今天,好像甚麼也沒有發生。天主又幫了我一次,使我認為最沉重的包袱變得最輕鬆。
  我要多謝為我,為聖召祈禱的你們。我在外國沒有失去信仰,甚至在一個不熱衷宗教的國家裡找到天主的召叫。第二我要多謝我的母親,她是個熱心的教友,是因為她的祈禱和支持,我的父親才會軟化下來。我想和在座的父母說,你們的支持是十分重要的。最後我想說為甚麼我在九七回歸時回來,澳洲教區也極需人才,我神師也想介紹我入他的修會,但我仍選擇回來。除了是生於斯,長於斯這個情意結外,香港教區亦是莊稼多,工人少,而再北望中國大陸,我感到有一份使命,我要回來。在座的年青人,曾幾何時我和你們一樣,有自己的路,但天主就正正召叫了我行他的路。如果你們心裡亦有一個呼喚你的聲音,容我說一句話:不要以為它是假的。

林勝文修士

转载:
http://www.hss.org.hk/seminfo/oldsems/ephsharing97.htm

2009年3月1日星期日

<徐锦尧神父:聖召路遙 , 上下求索>

我是一個鄉下人。先父徐麟祥從廣東省東莞縣移居香港,和家母陳肖珍結婚,於一九四三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正酣的時候,在大嶼山大澳村生了我。先父在我九歲時去世,留下母親、七歲的妹妹笑芳、和兩歲的妹妹笑。我是家中的唯一男孩。
我們全家拜神;遠親近鄰,沒有一位是天主教徒。但我今日的信仰和聖召,卻似乎就在這裡奠下了最初、也是最重要的基石。

四、五十年代的大澳,是一個沒有自來水、沒有電、沒有公路和任何現代設備的小鄉村。正因如此,那是一片十分乾淨的樂土,也塑造了我的「綠色」性格。我是個鄉下人,是大地的兒子,所以我覺得較易認識和接近那位大地的創造者天主。大部分的夏日黃昏,我都和其他孩子踏著田間的小徑、背著夕陽、聽著蛙聲、迎著拂面的和風,走向山腳的山坑去游泳。

那時,基本上是天天天藍,點綴著潔白的浮雲,幻化出無盡的圖畫,也編織了我許多如詩的美夢。秋天的夜晚,更為我留下了最深的印象。和一大群孩子玩「迷八仙」的遊戲,躺在鹽田上,看到一輪皎潔的明月從東方昇起,就像躺在母親的懷抱中……。這經驗讓我有能力欣賞蘇東坡所說:「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主之無盡藏也。」

亦因此,我很易進到聖經「諸天述說天主的榮耀」的境界。我沒有玩具。當時的孩子們都喜歡集體遊戲,不分貧富和信仰,大家都像兄弟姊妹般一起盡情的玩。儘管我們的家是大澳中最窮的人家(我爸常生病,靠媽作小販維生),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和彼此的守望相助,卻使我深信,天國可以蒞臨人間。亦是這種環境培養了我對團體生活的重視和嚮往,並植下了我的教會感和民族感的種子。

我十三歲進了聖神小修院,因緣是因為曾經遇上了幾位慈祥的神父和修士,因而對神職人員由衷的嚮往。我當時並不清楚做神父是什麼一回事,但我能夠成為今天的我,卻是應驗了耶穌的話:「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若15:16)我的母親和所有親戚,包括最愛我的伯父和姑母,都反對我入修院。因為我讀小學時年年考第一,加上我是大澳唯一在「小學會考」中能考到去香港讀「初中一」的學生,所以母親和所有親友都把我看作是徐家的希望。入修院便等於使這希望幻滅。何況,「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對我這個外教的母親來說,讓獨子作神父確實太不可思議了!但「在人不可能,在天主卻不然。」(谷10:27)

我終於獲得了母親的勉強「同意」,進了香港西貢的聖神修院。更戲劇化的是,她和我的兩個妹妹,竟然在我入了修院後的第二年領洗了。修院並非人間天堂,長上也不見得時常講理;今日所追求的個人成長、管理制度、尊重個人的情緒和私隱等等,當時並不流行。反而嚴謹、克己、服從、謙卑、守規……,你能想像得出的嚴格訓練,在我的小修院生涯中卻應有盡有。在十三年的大、小修院生活中,我每星期辦一次告解,每月見一次神師,從不間斷。我每天做公、私省察,也有一張自制的反省表格,提醒自己每天要做的神業和小克己、短誦、特定的善工等等;連在寒、暑假回家渡假時,也忠實而用心地去完成這項任務。

我是完全自由、自願、快樂地去做這一切的(有些同學則要經常勞動神師催促才去辦告解或見神師),難怪在我們十一位同屆進入小修院的同學中,只有我一人能升神父了!我在進入小修院前,已唸完了五冊英語,但在進入修院時,還是要和其他同學由第一冊讀起。長上說這是遷就其他程度低的同學,也是修練謙遜的方法。我對此毫無怨言,也不覺自己的天才被埋沒。我十分喜歡勞動,除每天勤於做例行的清潔工作外,每逢大節日修院大掃除時,更是幹氣沖天。

我喜歡體育運動,雖然身體因為先天不足、後天不良,而體型瘦弱,但在某次全修院的馬拉松賽跑中,居然榮獲第二名!但因為我也喜歡音樂和彈琴,自初中二起一直到升神父為止,已成為修院的琴師或指揮,所以每週總要利用幾次體育課的
時間去練琴;有幾年還要教其他小師弟彈琴,所以常要犧牲體育。

讀哲學時,曾經有一位教授因為一位同學上課時睡覺鬧出笑話而遷怒全班同學。他也責怪我,甚至說如果我不喜歡上他的課,我可以立刻離開修院。我沒有憤憤不平,也沒有受委屈的感覺,也許是因為我生於貧窮,已經習慣於順服生命吧?「乞丐沒有選擇權」(Beggars have no choice),我哪有權埋怨?埋怨又有什麼用呢?在隨後的鐸職生活中,我受過更多委屈,但孔子的話常在我心中:「我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上達到人生更高的境界。

我很相信,天主如果關了一扇門,就會為我開一個窗。痛苦,不過是天主化了妝的祝福。我喜歡讀書,小時已把《三字經》、《千字文》、《幼學詩》背熟了;進入修院又喜歡背誦聖經的重要章節。所以聖經和中國文化就在不知不覺中,在我的小小心靈內「交流」起來。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什麼我是那麼的執著於「教會中國化、福音文化化」。我在羅馬唸神學時,曾經利用三次的暑假,分別在英國的一所醫院、法國的一間中國餐館、德國的一間工廠中作過暑期工,所以我對工人的辛勞和苦況能夠較有體會。我是香港初期一個匱乏社會中的窮人;在歐洲,我看到甚麼叫「富裕社會中的窮人」。

我於一九七一年八月十四日聖母升天節前夕升神父。之後我作了兩年副本堂,四年教友總會和青年聯會的指導司鐸(全職的),三年本堂神父。我做過一間小學、一間中學的校監,一間中學的神師(校牧),也教過小學生的要理、中學生的倫理。我經歷過七零年代「認中關社」的熱潮,和青年人對權威的反叛。當時,如果你不跟青年人講理,不用他們聽得懂的、活生生的語言向他們傳福音,你就會失去他們,他們會「用自己的腿」去告訴你:「我們不需要你,也不需要你的『道理』。」

經過九年的鐸職生涯後,我感覺到有使自己補充一下的需要,於是到英國的牛津大學兩年研究倫理教育,隨後即寫成了六本一套的倫理書。教研中心隨後也於八六年成立了,於是開始了我不斷往台灣、中國大陸的工作,有時也要到星加坡、馬來西亞或全球其他華人教區去為當地的華人傳福音。我現在所深信和要傳佈的,是一種我十分相信的信仰:「正視人生」的信仰。我認為信仰要和生活結合,聖經和文化、宗教和社會也要結合。教會是天國的工匠,我們要和基督一起,聯合世上所有懷善意的人們(不分宗教和種族),去重整世界的秩序,為一個更快樂、更人道的社會而奮鬥。

我現在致力推動的新要理、倫理教育、公教家庭教育、建設基基團、公民教育等等,便是要為未來的社會鋪路。我堅信我們有三重身分:香港人、中國人、基督徒。我們要扎根信仰、投身社會、胸懷祖國、放眼世界、注目永恆。做神父、跟隨聖召,不是要做自己的事,而是要回應天父的召叫,和主教及其他神父共融在一起,去回應世間的真正而長久的需要,使天國臨現人間。聖召完成的時候,就是我們回歸父家的時候。這種聖召是快樂的,我慶幸能走上這條聖召之路,並且已經做了二十九年快樂的神父。

徐锦尧神父

Source:
http://fr.luketsui.idv.hk/Page06/Page06_01.htm